第二十一章 泾原-《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第(2/3)页
不过这棺材不白抬,俟治丧结束,挽郎的档案材料马上就会被礼部移交给负责组织人事的吏部,转入分配工作和提拔当官的程序。
换句话讲,被选上挽郎,就可以当官。
这也是大唐王朝除了科举、举荐、军功入仕之外另外的入仕途径,不过这条入仕途径都被达官贵人们把持着,一般只有六品以上的官宦子弟才可以应募挽郎,轮不到平民百工商人之家。
当然了,宇宙万物是守恒的,有所得必有所失,通过担任挽郎入仕的官员,一般都会被同僚们鄙夷、排挤。
道理很简单,我特么辛辛苦苦十年寒窗苦读,你特么抬一回棺材就爬到我头上去了,换谁能咽下这口气。
而韦皋在华州做参军时,也因此多经历了不少波折坎坷,人情冷暖。
郭映自然不清楚这些,但对韦皋这个人还是很看好,只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他的能耐。
作为穿越者,他其实不太需要慧眼识珠,更多时候直接按图索骥就行了,毕竟哪朝哪代都少不了牛人。
虽然不见得什么都知道,但是一些名气大的人物郭映还是略知一二的。
比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这一干小屁孩,李光颜、李愬这些后起之秀……
至于已经闯出的名声的马燧、浑瑊、李晟、陆贽、李泌,更不需要多提。
当然了,郭映也并不是什么历史大触,史学专家。
恰恰相反,他那浅薄的历史知识都是从«秦吏»«覆汉»«晚唐浮生»之类的考据向网文中学的,最多再加上某乎的问答、某站的科普视频、某吧的帖子。
“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依我看,这是老天爷要降大任于你呢。”郭映笑着接过话茬。
坦诚讲,他也想看看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书生韦皋提前数年出现在唐蕃边境上,会给历史带去怎样的变化。
毕竟历史上的韦皋就是和孟珙、韦孝宽一样的防守大师,而且他还极其擅长防守反击,在防守中调动敌人的兵力,将其歼灭。
“若真有此福缘,我定当好生珍惜。”韦皋拱了拱手,认真地答道。
……
七月十八,末伏这天,郭映一行百余人终于赶到了泾州州治,安定。
这里也是泾原军的主力营盘所在地,节度使府就在城内。
泾原镇的设立是在十一年前(768年),当时代宗皇帝为了控扼吐蕃,拱卫西京长安以马璘为泾原节度使,令其统领安西四镇、北庭行营兵马移镇泾原。
泾原军的总兵力一直在两万到三万之间,其主力是安史之乱时入卫中原的安西、北庭、拔汗那、大食诸国精锐,虽然只有一万五千人,但因为战力强悍的缘故,历来被算作主力大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