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临战-《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第(2/3)页

    由此看来,韩信说刘邦可将十万兵还真不是有意贬损他。

    自古能将十万兵,与敌军杀得有来有回,又有几人呢?

    郭映扪心自问,他是没这个本事,眼下八百人就是他的极限了。

    当然,在这个时代,名将基本上都是打出来的,仗打多了,积累足够的作战经验,就会慢慢蜕变得更强,而非一蹴而就,就像高仙芝、薛仁贵等等。

    只是很多人没有成为名将那个大气运,半道上就阵殁了,成了“一将成名万骨枯”中那万具枯骨中的一员。

    郭映希望自己不是这样的结局。

    渡完白龙江后,大军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老老实实的安营扎寨休整。

    以连日行军的疲兵对上以逸待劳的吐蕃军队,李晟还做不出这么莽撞的决定。

    但一众军将们肯定不能和士卒一样啥也不想倒头就睡。

    大军渡河的动作肯定瞒不过吐蕃人的耳目,料想明日、最迟后天双方就会有试探性的进攻,因此,李晟再度擂鼓聚将。

    没那些个众将讨论的过程,这回李晟选择了独断专权,没给众将说话的机会,直接给诸人安排了具体的作战任务。

    大军还是按照惯例分为前军、中军和后军。

    韩旻和他麾下三千幽州兵担任前锋,负责扫除沿途吐蕃军布置的斥候、游骑,使战场形势趋于单向透明。

    中军由李晟亲领,三千神策军加上泾原、邠宁、凤翔、襄汉兵,一共六千八百人,这是大军主力,同时也是各镇的精锐,肯定是要承担正面接敌的重任。

    后军是山南西道的一万兵马,由曲环和本道牙将张献甫统率,这一万兵马的职责就不好直接定死了,关键还是得看前锋和中军是胜是败,得后军主将观察战场形势之后,自行决策。

    曲环是老将,打了二十多年的仗,经验丰富,对于战局判断十分敏锐,将后军交由他统领李晟放心得很。

    安排妥当,又派出哨探之后,李晟就遣众将各回各营了。

    郭映没睡,紧跟着又召集了他麾下的众将。

    “可是要接阵了,十将?”郝玼兴奋地搓着手。

    虽然众将平日里在私下也称他将军,但在这种雄军云集的场合,大伙儿还是收敛了一些,称呼他十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