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郭映阻止不了这个,他只能顺势而为,就像现在,他只能听着中军的角声,看着令旗,跟着大军合噪而进。 韩旻手下的幽州步骑连日作战,劳苦功高,李晟也不好意思在让他们在临阵接敌中再担任主攻,便让郭映、杨朝晟、张庭芝三人麾下兵马接战。 大军摆的是锋矢阵,这是一种常见,可攻可守的阵型,杨朝晟主动承担了前锋张开的那个“箭头”,郭映、张庭芝二部分列他左右稍后一点,神策军为左翼,幽州军为右翼,李晟领襄汉兵居中。 山南兵居最后,为预备队。 “咚咚咚……” “呜呜呜……” 鼓声动地,号角呜咽。 那种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瞬间就盈于这片两军交战的荒野,郭映感觉自己浑身血液都沸腾了。 初时两军行军速度还算正常,等到了约摸两三里地的时候,节奏就突然降了下来,因为两边都要整军,大军作战,不比校场较艺演习,终归是要以正正之旗、堂堂之阵迎战的,没那么多的花样。 吐蕃汉军这边是很常见的方阵,士卒们配备了吐蕃制式长枪,这种枪比唐军惯用的木枪更细、更长,因此李晟布置了接触面最少得锋矢阵,力求最大程度减少唐军的伤亡。 只要锋刃能插入阵中,那么两翼的选择就多了,如果敌军本镇不动摇,那它就尾随破门而入,如果敌军本镇动摇,那它就倒卷珠帘,袭其两翼。 两军就这样相向而行,两里地的路程愣是走了半个时辰,最后双方相隔百米遥遥相望。 “咚咚咚……” “呜呜呜……” 这时,中军鼓角再响,瞬息之后,唐军前锋锋刃位置的杨朝晟部动了,其势动若脱兔,迅猛如雷,如同闪电划破苍穹般,直取吐蕃军阵。 这些冲在最前边的跳荡兵一手持横刀,一手持大盾护住胸腹及面部,身体微躬如同豹子般,几乎是眨眼间就冲到了吐蕃汉军军阵前。 郭映、张庭芝二部亦紧紧跟在杨朝晟部之后,同样向前挺近,而两方中军阵中的弓手也不约而同的开始了抛射。 区别只在于吐蕃弓弱,抛射的箭矢软弱无力,而且因为唐军采用了锋矢阵的缘故,吐蕃一方射出去的箭矢根本覆盖不到唐军两翼。 而唐军中军射出去的箭矢,稳稳的落在了吐蕃汉军阵中。 当然,要靠百余步的抛射造成对方一个大的减员,那是不可能的,顶多也就是削弱一下敌军士气。 不过,李晟这个排兵布阵,确实是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