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太子李诵-《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第(2/3)页

    今崔相公(崔祐甫)又病笃,朝中大权恐怕要落入杨相一人手中了。”

    李诵捻起一枚白子放入棋盒之中,微笑道:“待诏何意?”

    “自古相权操持于一人之手,岂是好事,李林甫、杨国忠、元载俱为前车之鉴啊,一旦权柄集于一人之手,他们难免会网罗党羽,排除异己、祸乱朝纲。

    更何况杨炎还是元载一手拔擢的,臣估摸着他掌权之后,定会对朝中的忠直之士打压报复!”

    李诵听完之后,沉吟片刻,抬头望向王叔文,道:“当不至于如此吧。”

    王叔文苦笑道:“杨炎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此番重回中枢,不知道要生多少波澜。

    不说别的,便是要改革税法,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就不知要动摇多少世家豪族的利益,自战国以来,秦汉魏晋、后魏后周后齐隋唐哪朝哪代的赋税制度不是以人丁为主,而他却提出什么“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如此一来,世家豪强岂能善罢甘休。”

    李诵皱眉道:“你不是也常说国家需要变革吗?”

    “臣当然赞同变革,但也希望圣人能够秉承旧制一步步来,不要想着一蹴而就。”

    李诵听了这话,神色顿时严肃了许多,叹道:“国家到了这般田地,还能一步步来吗,本宫问你,你可知袁晁?”

    “臣也是浙东道人,如何不知晓此贼,此贼当年趁乱举兵,荼毒浙东浙西、江西皖南,拥兵二十万,若不是李武穆(李光弼)用兵及时,恐怕整个江南都为袁贼所吞并了。”

    “那你可知他为何造反?”

    王叔文脸上带着些疑惑,旋即肯定的道:“无非是见天兵在北,想伸展异志,谋取一隅立足罢了。”

    “哦?是吗……本宫听说此人原是台州胥吏,上元间台州大疫,死绝户应该缴纳的田赋,分摊到其余百姓头上各户,宝应元年,官府征收天宝十三年至上元二年所欠租调,引发了民众抵抗,袁晁奉命捕捉,因同情百姓,征赋不利遭鞭背刑罚,为人推举才举兵叛乱的。

    如改为两税法,废除一切苛捐杂税,使“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由所在刺史、县令据当时实在人户,依贫富评定等级差科(差派徭役和科税”,不按的旧籍帐的虚额(原来户籍上的人丁、田亩、租庸调数字)去摊及邻保。

    袁晁这种事便不会不会再发生了。”

    王叔文闻言,顿时冷汗淋漓,半晌没有说话,过了好久,才低声道:“便是施行两税法,可评定民户贫富的权力还是在地方官府手上,若是那些豪右门阀走通关系,最终的税赋不还是要落在贫户身上。”

    李诵登时无言以对,说到底,大唐是人治,不是法治,法令也没有严格到秦国那个程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