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泾原易帅?-《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第(2/3)页
而泾原将士也多不愿筑城迁徙,对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有不敬。
陛下闻回报心生不悦,而杨炎素来睚眦必报,如今手握朝政大权,专以复恩仇为事,又岂会善罢甘休。
故而臣下料定,泾师不日之内,便要易帅了。”
听完王叔文的话后,李诵的表情变得阴晴不定起来,过了良久才幽幽叹息道:“若真如此,则西北将又起风啊!”
“起风好啊,西风过后,东风当起。”
王叔文闻言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接着又继续道:“泾原军自忖功高,桀骜不驯已久,若是段大夫一走,他们便要背离朝廷,效仿河朔自立,那正好合了陛下杀鸡儆猴的意。
等剪除那些叛兵叛将之后,朝廷也会多一支直辖的雄兵了。”
“话虽如此,可是泾师毕竟为我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当年平灭安史二贼叛乱时,四镇、北庭行营将士出力甚巨,为国殉身者不可胜计。
若是朝廷仅仅是因为将士拒绝筑城迁徙,就迁怒于将士,日后又该怎样面对安西、北庭十数万为国守边的士众呢?”
李诵蹙眉低吟,神色忧郁,显然并没有像王叔文所期望的那般。
反而是质疑起了朝廷,或者说皇帝的决策。
说实话,这还真是让王叔文、王伾两个始料未及,在他二人看来,太子不就是要坚定不移的支持皇帝的一切决断,稳定储位么。
怎么能与皇帝唱反调呢!
事实上,李诵还真不是故意起高调,而是他心里确实这么想,他身为皇帝长子,自小便深受皇家礼教熏陶,熟读圣贤典籍,胸怀天下,虽不至于如扶苏一般至仁,但也不忍再见到同室操戈,更不愿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雄兵就此消亡。
王叔文见状,忍不住暗自腹诽一声,这位太子殿下虽为帝室之胄,怎么偏偏却少了李唐皇室的狠辣果决,反而优柔寡断起来了,纵观大唐立国至今的历代帝王,哪有一个仁弱之君呢?
“殿下,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犹豫片刻后,他斟酌着说道。
李诵闻言后,微抬双眸扫了王叔文一眼:“你且说吧,本宫恕你无罪。”
“殿下,恕臣直言,回纥道已数年不通,如今安西、北庭在与不在尚且还两说。
殿下切不可因此而引得陛下不快,继而惹来猜忌乃至于怨恨啊!”
“休得胡言。”
李诵板起脸呵斥了一声,而后目光炯炯地盯着王叔文道:“本宫曾看过韦少卿自吐蕃发回来的文书,言及过陇右时曾亲眼见到吐蕃兵马有向西的军事调动,这很显然是西北仍有我朝将士抵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