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可算是一桩美谈了,而他郭子仪也平白落下个慧眼识珠的美名,他自然欢喜。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能得个好名声,终归是个好事。 其实,除此三人外,朝廷还有不少良将,比如练出昭义步兵的李抱真、沙场宿将左金吾大将军曲环、镇守潼关十多年兢兢业业的镇国军副节度使骆元光…… 只是这些人眼下要与李晟三人一较高低,还是有些欠缺。 而郭子仪在一番品评之后,终于是图穷匕见,却听他冲着郭映语重心长道:“如你所说,朝廷良将济济,不过我以为,为将者锋芒过露、锐气过甚,并不一定是好事。 自古以来,功名之际,君臣之间,立不赏之功,遭不测之祸的名将比比皆是,赵有廉颇、李牧,秦有白起,汉有韩信、彭越、周亚夫,宋有檀道济,魏有尔朱荣,齐有斛律光、高长恭,周有宇文宪,隋有高颖、史万岁,这些人,虽各自有取死之道,但以其盖世功业却落得个满门尽诛的结局,亦不免令人唏嘘。 而同样立下难酬大功的王翦、卫青、韦睿、段韶、李靖、李孝恭……却能善始善终,你应该效仿他们的行事,懂得韬晦内敛,待时而动,激流勇退,而不是如现在这般。” 郭映闻言下意识的抬头看向了郭子仪,与其目光在空中交汇了一瞬,颇有所悟,不觉垂眸思索起来。 所谓大奸似忠,大真似伪,真要谋朝篡位,或许还真得学司马懿这等阴人一击必中,而不是学桓温将心思摆在明面上,步步为营。 “罢了”郭子仪说完这话,似是忽然失了谈兴,转头望向窗外喃喃道:“去内庭见见你母亲吧,你出门在外数月,她想念得紧,近日听了大军班师的消息,她日日都念叨着。” 提到赵氏,郭映心头顿时涌起暖意,身子也放松了下来,他轻轻应了一声,快步出了中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