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枚南越国的文帝行玺,已经是唯一可见的西汉帝玺了! 不过拇指大小的金玺,李教授却爱不释手的不断把玩,嘴里的赞叹之语不绝于口。 李教授在这把玩这枚帝玺,陈翰与凌安他们,却在继续清理其他几块玺印。 第二组玺印在墓主人腹部,同样也是曾经用漆木盒装着的,只是现在漆木盒已朽,露出了里面的情况。 三枚玺印,其中两枚都刻有“泰子”二字,只是一枚是金印,一枚是玉印。 金印上是龟纽,玉印则是覆斗纽,都是西汉时期最常见的印纽风格。 而最后一枚玉印,则没有刻字,印面非常光滑。 这两枚“泰子”之印也很好理解。 墓主人在当太子的时候用的印章呗。 不过“泰子”印,也同样是稀世罕见的文物。 在传世的玺印中,并没有刻字“泰子”的玺印,可以说这两枚太子印,也是绝版玺印了。 这座南越王墓,至少在玺印届,可以说是一座宝藏之墓了,一下子就补全了华夏玺印届最重要的两枚玺印。 一枚皇帝之玺,一枚太子之印。 “不过...为什么会有两枚太子印啊?”凌安挠了挠头,有些不解。 一般来说,按照古代封建王朝严格的制度,这种代表身份的玺印,都是只会赐给一枚的。 比如诸侯王的王印,太子的太子印,乃至皇帝的六玺,都是只有一枚。 同一个皇帝,不可能有两枚皇帝行玺,同一位诸侯王,也不可能有两枚王玺。 怎么这位南越王,在做太子的时候,会有两枚太子印? 这不乱套了嘛! 见凌安疑惑不解,他的直系上司,广州考古所的傅所长翻了个白眼。 “这还不好解释吗?” “我问你,这位墓主人是谁了?” 这问题难不倒凌安,他肯定的回答道:“南越文王赵胡!” “那不就得了。” 傅所长摊了摊手:“看过史记吧?” “赵胡虽然是南越国的第二任君主,但是南越国的开国之君赵佗,实在是太能活了,足足活了一百多岁,统治岭南六七十年!” “继位的赵胡,是他的孙子,而不是儿子。” “也就是说,赵胡的父亲,才是南越国的第一任太子。” “只是他显然没有赵佗长寿,死在了赵佗前面,这才有了赵胡这位孙子辈的太子。” 小书亭app “在秦汉时期,可没有太孙这种说法,只要被立为皇朝继承人了,那就是太子。” “很显然,这两枚太子印中,应该有一枚是赵胡父亲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