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四章 有些原始的丧葬文化-《满级考古大师》


    第(3/3)页

    显然就是就地挖,然后就地埋的一个祭祀坑。

    这应该是墓主人下葬后,后来的吐谷浑人为其进行祭祀时,新挖的殉葬坑。

    坑内发现大量动物骨骼,多为肢解后分层放入坑内,经初步辨认,主要有骆驼、马、狗、山羊、鹿、鸡等。

    这说明,此时的吐谷浑人,或者说吐蕃国,在祭祀文化上,和中原较原始的商周时期的祭司文化是很相似的。

    当时中原已经是唐代了,唐朝倡导薄葬薄祭,一般祭司的时候已经很现代很像,就是摆供桌,送上三牲,在祠堂之类的场所祭祀。

    祭祀完成后,这些贡品都还会拿回去吃,不浪费。

    但是吐谷浑和吐蕃,却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祭司文化,和华夏先民们一样,进行大祭祀,直接挖个祭司坑,将祭祀用的牲畜埋进去,供地底的先祖享用。

    《五代河山风月》

    除此之外,在墓圹东南隅的填土内,还发现了另一个通道连接着的殉牲坑。

    这个殉牲坑因为经挨着墓圹,所以很难避免盗墓贼的盗扰。

    在这个殉牲坑的附近,足足有四个盗洞,最近的一个盗洞,直接打到了殉牲坑上方。

    可能是盗墓的人判断错误了位置,将殉葬坑当成了墓室,直接垂直打下来。

    因为这个殉牲坑就在墓圹外,大抵应该是墓主人送入墓室封墓后,进行的第一次祭祀所留下的殉牲坑。

    在这场祭祀结束后,才会将墓道封填上。

    殉牲坑顶部南北向并排铺有棚木,这也是举行过一场祭祀的重要左证。

    不过,由于盗扰破坏,只残存长短不一的10根棚木了,大致可以看出,原来应该是架在殉牲坑上方,用作是支撑上方泥土,防止塌陷。

    而这座殉牲坑再往下,便是墓门所在的位置了。

    找到了墓门,这代表着这座屡遭盗扰的大墓,对现场的考古工作者们,敞开了胸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