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四章 绿松石 圣石-《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在《新唐书·吐蕃传》中就有“吐谷浑与吐蕃本甥舅国”的记载。

    但是一直缺乏除了文字记载之外的确切证明。

    现在,终于有了。

    遵循现代华夏考古的二重证法,结合文献和考古出土物两方面的互相印证。

    关于吐蕃与吐谷浑之间的甥舅关系,终于可以彻底下准确的定论,成为无可置疑的确凿历史!

    不过,这也就是主墓室最重要的文物了。

    发现了这块印章后,主墓室的考古清理工作,基本上就进入了尾声。

    没办法,盗墓贼搜刮的实在是太干净了。

    光是这次抓到的这个盗墓团伙,追缴回来的随葬品就有646件。

    而且他们还不是这座墓的第一波光顾着。

    光是主墓室,就有四个盗洞。

    再加上墓道上的,其他侧室的,估计这座墓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至少被盗了十几次。

    这次被抓的盗墓团伙,是最后一批,同样也是搜刮的最干净的一批,已经将他们能带走的文物尽量都带走了。

    主墓室内除了这枚印章,之后又在棺床附近,发现了几片散乱的棺板。

    棺板残件表面施黑红彩并有贴金,彩绘内容已经无法辨识了。

    不过有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彩绘木棺装饰是北朝(北魏)鲜卑族的传统。

    也就是说,虽然吐谷浑是西迁的一支鲜卑族,并非是北魏那支南下的鲜卑族,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共通性的。

    毕竟都是鲜卑人。

    这就和南朝鲜和北朝鲜的区别。

    而发现了馆板后,算是给了大家最后一个惊喜。

    馆板本身确实算不上什么惊喜,图都看不清楚了。

    但是拿起馆板后,一件压于棺板下的镶绿松石金链,就印入了考古工作者们的眼帘。

    这件金链两端为镶嵌绿松石的方形搭扣,搭扣一侧有环。

    中间是链身,由三根链条组成,每根链条由四股8条金线编织成“人”字形结构的花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