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二章 公羊儒都是狠人!-《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只剩下“古文经学”,也就是更符合现代人认知和印象中的“腐儒”“酸儒”,手无缚鸡之力,天天之乎者也的儒生。

    这种儒生自然是不会再玩与射礼有关的投壶游戏了。

    别看现代人普遍对“儒家”的看法都不太好,觉得儒家是故步自封,愚民统治,禁锢思想。

    但是在西汉的时候,西汉儒家可是最具“变革性”的学术思想,不管是公羊儒,还是谷梁儒,又或者思孟学派,大多都是积极求变,并且带有战国遗风的儒学。

    当时的儒士,也是讲究剑不离身,讲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看重大一统,看重尊王攘夷,对外族同样采取血腥镇压的政策。

    不然汉武帝、汉宣帝二朝不可能打遍天下。

    而西汉时的这些儒家学派,都被统称为“今文经学派”!

    秦朝时,始皇焚书,使许多经书亡佚。西汉初年,官方乃请遗老、长者口授经书,而以当时所使用的隶书记录成书,称为「今文」。

    所谓的谷梁派、公羊派、还有左氏春秋。

    这三家儒学,其实就是三种把儒家思想与西汉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从学术角度来说,这些今文经学派,是在孔子的《春秋》基础上推陈出新,以学派自己的思想,重新解读《春秋》而形成的学术派系。

    他们虽然都是儒家后人,但是做的学问却是西汉当代的学问。

    董仲舒当年能说服汉武帝独尊儒术,就是因为他拿出了一套适合汉武帝当时执政的全新儒学。

    可以说,西汉时期的儒家,是非常与时俱进的,并且对自己的学术也经常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但是,这种今文经学派,到了东汉时期,就基本全灭了。

    汉景帝时期,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宅,于壁中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皆以古籀文书写,称为「古文」。

    又河间献王亦称其得古文经传。

    当时经师多不信古文。

    但是到了东汉末,服虔、马融、郑玄皆尊习古文,古文经学遂昌盛。

    到现在流传下来的儒学十三经注疏,多取古文学派之说。

    而西汉的今文学说,仅存当时凭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所留下的公羊传,而且还是后人何休注写的版本,并非董仲舒的原版。

    剩下的其他儒家学派,不管是思孟还是公羊又或者左传,乃至鲁儒都基本失去传承了。

    后来的唐宋元明清时期,儒家学的就是所谓的“古文经学”了,也就是崇古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