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五章 刘贺:我真惨啊-《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刘贺的心理是很复杂多变的。
一枚“大刘印记”,强调着他的高贵血统和身份,彰显孤傲的心理。
但是在金饼上,却又谦卑的称“臣贺”,一副恭敬之意。
而在私印上,又别出心裁的用上了一个不在常例中的凤鸟钮,并且此凤鸟凋刻成展翅欲飞之样,似飞向又似挣扎。
而在外椁室里,还曾经发现了一枚刘贺的穿衣镜,在镜子的一角,抄录着孔子的格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上位者用我的话,那我就好好干,如果不用我的话,那我就隐藏好自己的才学。
可以看得出,在刘贺十多年的被软禁以及后来四年成为海昏侯的日子里,他的心理是经过多次且激烈变化的。
从一开始的孤傲,不服,到后来的愿服,再到最后的皇帝如果愿意用我,我也愿意尽心干,要是不用我,那就算了。…
估计也是刘贺亲眼目睹了汉宣帝登基继位后十几年的施政,看着汉宣帝做出了不逊文、武二帝的功绩后,这才有了这番心路历程的变化。
只是,虽然刘贺最终已经放下了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怨念,汉宣帝也不可能用这个曾经坐过皇位的人,交付他任何差事。
而且在海昏侯四年的时候,又将其封邑削了三千户,这一下子让刘贺心生愤慨,甚至吐血气急,不久就病逝而亡了。
虽然史料中记载刘贺体弱多病,经常需要在床榻上休息。
但是再体弱多病,也没有这么巧到前脚削掉三千户食邑,后脚就病亡了。
刘贺多半还是被汉宣帝给气死的。
想想他也确实挺惨的。
原本都老老实实放下了,打算“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了,结果平白无故的,只是因为一点小事,直接将自己四千户食邑削掉了三千户。
能不悲愤,气愤嘛!
孔建文和温所长,颇为感慨的放下了玉印。
至此,玉印算是搞清楚情况了。
第二天,社科院考古所和江西所的考古人员,就再次齐聚在了内棺停放的实验室内。
既然在内棺里出土了私印,那会不会出土海昏侯和昌邑王的金印呢?
这不免让所有在场的考古人员,都无比期待了起来。
至于为什么是金印而不是玉印,也是有说法的。
在做私印的时候,因为官方没有任何明文制度规定,所以理论上私印用什么材质都行,没人管。
遂先生不过只是个五大夫,但是他口中含的“遂”字私印,就是用质地一般的玉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