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九章 臣海昏侯贺昧死上拜!-《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甚至,不少西汉高级的读书人,害得学宗周雅语。

    那是一个虽然周朝已经覆灭,但是周朝的文化尚在断续传承的年代。

    不懂点大篆,那是根本混不下去的。

    甚至很多书籍都看不懂。

    还好,陈翰懂得大篆和小篆。

    听到研究员的说法后,他连忙高举双手,示意自己看得懂!

    大家都是文明人,当然不会像菜市场抢购那样乱糟糟的。

    很快,其他考古人员就给陈翰让出了一条路。

    他顺利的走到了一片被有机玻璃分割装好的简牍旁边。

    「这些,就是已经复原出来的简牍?」

    陈翰怀着激动的心,小心翼翼的拿起了其中一根木牍。

    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简牍,仅在主椁室文书档案库就发现了5200余枚简。

    这些竹简放置在三个漆笥内,最小的存简一组200余枚,最大的存简三组4000余枚。

    在陈翰眼前的这批,就是最小的漆笥里的木牍。

    他手上的这块,是一块牍,不是简。

    简就是竹简,牍则是木牍。

    简与牍的宽窄不同。竹简一般较窄,只能写一行或两行字。而木牍较宽,可以书写几行甚至十几行字,两面都可以书写。

    很多情况下,一版木牍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或抄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所以木牍一般不需要多块连接起来,阅读时一版一版地看。

    海昏侯墓中的木牍,都是单独放置在一个漆笥内的。

    出乎他的意料,这块木牍上并不是用大篆写的文字,相反还是用很好懂,和现代汉字区别不大的隶书写的。

    这块木牍长约23厘米,为汉代的一尺;宽约6.6厘米,为汉代的3~4寸。

    「南藩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上书言……」

    「臣贺昧死再拜谨使陪臣……」

    「事仆臣饶居奉书昧死……再拜为秋请!」

    连着读了两根竹简,陈翰才看懂了内容。

    这是一篇海昏侯的「奏请木牍」!

    奏牍,即书写着奏章的木牍!

    「这是奏读啊!这应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汉代高级公文原本吧!」陈翰立马激动起来了。

    写给皇帝的奏牍,之前从来没有出土过年代如此早的!

    或者说,奏牍这种东西,本来就挺少出土的,至少是和皇帝之间的奏牍很少。

    在西汉的时候,臣子向皇帝上奏章的时候,通常就是用木牍写。

    然后皇帝收到木牍后,在上面空白处,或者背后进行批复,再将其发回给大臣。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海昏侯写给皇帝的奏章,会出现在海昏侯墓中的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