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发现的是石磬,那就不一样了。 石磬这玩意是华夏文明最早的礼乐器,比编钟之类的诞生的还要早。 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 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 由劳动工具演变而来,最初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 磬的名称,见于《世本·作篇》,传说为尧、舜时人无句所作。 或传:“磬,叔所造。” 可见,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尧或舜做部落联盟酋长时,磬已在使用。 《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尧命夔击磬“以象上帝”、“以致舞百兽”,描绘出一幅古老的原始社会的乐舞生活场景。 20世纪70年代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了一件大石磬,长60厘米,上部有一穿孔,击之声音悦耳。 经测定,此磬距今约4000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磬的实物。 距今4000年到4500年的龙山文化,也曾经出土过一个石磬的实物。 基本上可以确定,石磬这一种乐器,与丝织品出现的时间其实也差不多的。 到了商代的时候,磬制乐器已经较为完备了,商代时磬已广泛流传,为王室宫廷乐队所用。 而到了周代,那磬就更重要了,已经是周礼中一件重要的礼乐器,也是以打击乐为主体的雅乐重要组成部分。 之后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磬都是宫廷礼乐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 直到秦末乱世,一切周礼中的礼乐都在战乱中彻底消失,磬这种华夏传统的乐器,才渐渐消失于历史上。 汉代是磬最后存在的时期,汉代之后这种乐器就再没有出现在“礼乐”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 石磬在龙山时代在许多地方同时出现,蕴含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政治色彩。 石磬主要是作为部落酋长召集族人和指挥征战的特殊工具及舞乐的乐器。 作为随葬品,它的出现是很有意义的。 在华夏远古时期,石磬为氏族联监酋长礼教和指挥族人的礼乐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