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七章 鲧和禹是良渚后人?-《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可见,当时陈翰感慨良渚是东方威尼斯的想法,是多么精辟。

    不对,应该说威尼斯是西方良渚!

    良渚蓬勃发展的时候,威尼斯城邦都还没出现呢!

    水,,不止可以用来当道路,还可以用来防御。

    良渚土质城墙与河道相互搭配,共同起到防御的作用。甚至于,城池本身就是一座水城,九座城门中只有一座是陆城门。

    但是,水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机遇和繁盛,同时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兴于水的城池,同样饱受着水患的困扰。

    那时的天目山系是绝对的暴雨中心。每当夏季来临,充沛的雨水容易泛滥为汹涌的山洪,对地处下游平原的良渚古国形成直接的冲击。

    为了抵抗山洪的侵扰,天才的良渚人民创造性地打造了一个由11条坝体构成的水利系统。

    此时陈翰和孔建文他们所在的地方,其实就在良渚古城西北侧的群山之上,在“c”字山谷的端点位置。

    良渚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山前长堤和平原低坝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谷口高坝共有六条,它们分布在良渚古城西北侧的山间,分为东、西两组,每组封堵一个谷口。

    平原低坝则位于谷口高坝南约5.5公里的平原孤丘之间,共有四条。

    山前长堤的部分主要是指塘山遗址,呈东西向,平面近曲尺形,中段有双重坝体结构。是水利系统中最大的单体工程。

    分成高、低两级的水坝与山前长堤互相配合,可以将大量的来水猪留在山谷和低地内。

    大致可以阻挡短期内870毫升的连续降水,这雨量,即使放到现在,也属于百年一遇的标准。

    可以说,良渚人五千年前做的水利工程,做的大坝河堤,哪怕是放到现代,也是一场非常不错的水利设计!

    根据水利专家对溢洪道位置的估计,整个水利系统在良渚古城北部和西北部,形成了面积约13平方千米的储水面,蓄水量可达约275万立方米。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体系,在良渚水利系统发现前,中国的水利史,一般从4000多年的大禹治水开始讲起。

    而良渚的水利系统,则把华夏民族与水的抗争,往前推进了1000年。

    这也是一部分学者将“良渚文明”与传说中的大禹联系在了一起。

    认为大禹可能是良渚的后裔。

    大约距今4200年左右,良渚古城所在的杭州盆地发生过很大的洪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