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拿项目,用良田来换-《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第(2/3)页

    《金刚不坏大寨主》

    朱棣早就知道,修铁路为何要从北京开始修起,眼下最大的炼钢基地在北京,枕木取材眼下还没有完全定下来是用水泥枕木还是木材枕木,若用木材的话,多是从西北部森林采集。

    不说别的,但钢铁一条,南方就不具备条件,更何况,冶炼所需的煤矿难道还要从北边运过来不成?

    朱棣指着自己宫殿后面的热电厂,“诸位爱卿,你们不说话,朕也知道你们肯定不满意,朕这宫里铺了电线,眼下这宫里,只开一盏灯,就比平时点上十来根蜡烛要亮堂多了,你们知道这电是怎么来的吗?”

    “用煤矿烧出来的,朕问你们,煤矿在哪儿?”

    “这铁轨和火车,你们也看到了,其中的妙处,不用朕说,你们都知道了,上面的铁轨,从北往南铺设,要铺设多少?铁轨哪里来?难不成给你们以为,就靠这应天府,江宁府,苏州府,南边的这些打铁铺子?”

    “朕告诉你们,在北京城里,有一座炼钢炉,将来的钢铁从那里出,修一段路,将来火车就运一段路的钢铁,这才能修到应天府来,难不成诸位臣工愿意帮忙去手提肩扛不成?”

    一席话,将所有人都说得低下了头。

    朱棣也是深有感慨,“你们都是文人,读书人嘛,这辈子做过的最大的大事恐怕就是读书了,哪里知道这些国计民生,以前不知道,朕不怪你们,若将来,你们自己不清楚情况,随便就弹劾,发表意见,误导朕,误导他人,朕决不轻饶。”

    权谨也低着头,他只知道要反对铁路从北朝南修。他是徐州人,若铁路在南边占了先机,将来,经济发展必然以南边为先。

    修铁路,造火车,权谨是一概不知。

    “诸位臣工,可还有事要奏?”朱棣很满意这帮文人的态度,他不由得好笑,当年他爹当皇帝的时候,有个什么事,朝中的大臣们还会争个头破血流,眼下好了,有什么事,要争,可以,争啊,他一开口,说到了关键上,这帮啥都不懂的人就只好闭嘴了。

    让朝臣们无话可说的感觉是真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