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妞道,“皇奶奶,爹爹说今年冬天,孙女陪着皇奶奶去大和州泡温泉,大妞要服侍皇奶奶。” 雀奴神色暗然,他不能去,爹爹说,他已经长大了,以后的心思都要用在学习上,除了每天在学校里读书,他每晚都要在实验室里跟着父亲做实验,父亲去酒泉的时候,他也要跟着去,比起同龄人,他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次日的大朝会上,张本回到了朝堂,比起十多年前,他第一次被委任安南和占城的总督,张本似乎并没有显老,只是很黑了,两只眼睛里都是精光。 看到张本,满朝文武都非常震惊,纷纷用急切的眼光看着他,不知道他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好消息。 “臣恭贺皇上,祝贺皇上,杂交水稻实验室里研发出来的新一代杂交水稻,今年在江汉平原试种了一千亩,亩产达到了六百多斤。” 此言一出,满朝响起了惊呼声,所有人的嘴巴都张得大大的,只觉得这一切令人难以置信。 亩产从三百多斤到了六百多斤,这是什么样的速度。 有一种速度叫作大明速度。 朱棣从龙椅上站起身来,他直接下了阶陛,走到了张本的跟前,再次问道,“你说多少?六百多斤,翻了一番?” “是!”张本很激动,他眼里也闪动着泪花,“虽然亩产翻了一倍,但离殿下定的高度还很遥远啊!” “老四定的是什么高度?亩产多少?”朱棣问道。 朱高燨笑而不答,张本道,“回皇上的话,殿下要求亩产至少一千五百斤。以前臣没有太多信心,但这次,臣找到了门路,臣有信心在有生之年,达到殿下定的这个高度。” 朱棣重重地拍在张本的肩上,“张本,黄福!” “臣在!” 黄福也跟着出列,两人跪在朱棣的面前,只听见朱棣用难以抑制的激动声音道,“你们二人,一人为我大明的橡胶事业做出了毕生贡献,一人为我大明的杂交水稻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你们均有资格在我大明科学院中占一席之地,这是科学领域给与你们的荣誉。” 听到这里,所有人大约也知道了,皇上是要封赏了,所有的文官均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这两人。 “礼部拟旨,张本和黄福有功,朝廷将论功行赏,封张本子爵,黄福男爵爵位。” 大明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来,革子、男,只保留公、侯、伯三等。永乐七年,为了表彰科技领域的功臣们,朱棣下令,重新保留子爵和男爵爵位,授予科学院院士,这些功臣将拥有爵位和食禄。 一跃成为了贵族,张本和黄福感动得涕泪双流,磕头谢恩,山呼万岁。 但谁也嫉妒不起来,两人立下的功劳是实打实的。张本就不用说了,将亩产量提升一倍,这意味着大明所拥有的田地从今往后,每年的粮食产量将翻番,从此盛世再无饥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