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时楚墨风正在大营内与李靖闲聊,得知李靖自己撰写了几部兵书,楚墨风遂起了讨教之意,忝着脸对李靖说到:“卫国公,卫国公,您这番战役结束之后吗,估计陛下就得让您颐养天年了,您那几本大作,不如就送给小子,日后小子再领兵打仗,只要取得胜利,定然会说这些兵法计谋皆是源于您的大作,不知您意下如何?” 望着眼前楚墨风一副贱兮兮的表情,李靖不免无奈地摇了摇头,“殿下啊,您就不要跟老夫来这一套了,您那天马行空式的打法,比起老夫这些还要匪夷所思,老夫那些拙劣之计还是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了。” 话音一落眼见讨要不成,楚墨风突然板起脸对李靖说到:“卫国公,本王现在是问您索要,无论您是否愿意,还请速速交出来。”话音一落只见楚墨风突然画风一变,用急切的目光说到:“赶紧的交出来,你说你又不打仗了,那些有用于后世的东西,还藏着掖着做什么,拿出来造福后世多好。” 似乎是早就习惯了楚墨风这一套套的,李靖见状笑着说到:“成,我的殿下,既然您真心要,那您准备用什么做交换,要知道这些可都是老夫的毕生心血。”说完李靖捋了捋胡须,狡黠地冲着楚墨风笑了笑。 见此情景楚墨风不免在心中‘咒骂’起来,老家伙,就知道问你要个东西不好办,交换?小爷要是有什么值得交换的,那就是......努力在脑海中思索了一番,楚墨风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拿什么来交换,抬眼看了看一旁笑得深沉的李靖,楚墨风缓缓地说到:“卫国公,听闻家中夫人出尘女侠近些年身体一直抱恙,待回京之后本王让药王他老人家亲自去为您夫人诊治一番,保证药到病除如何?” 对于自己夫人红拂女的病情,李靖心中始终忐忑不安,世人皆知药王孙思邈一手医术济世天下,李靖也曾多次前去拜会,然而药王他老人家属于年纪大腿脚却闲不住的,时常闲云野鹤不知所踪,无奈之下李靖只能退而求次,委托宫内的御医诊治,但是始终不见好转,此番楚墨风提出能够让药王前来,李靖心中激动不已,“还有呢?这只是一个,老夫的兵书可是有好几本呢,殿下还有什么可以交换的?” 眼见对方笑得狡诈,楚墨风心想若不是你是老人家,且你我有相熟,换做别人小爷早就一脚把你踹飞了,想到这楚墨风咬着牙说到:“令公子李德謇双十年华仪表堂堂,年纪轻轻就已经官拜从四品下将作少监,听闻至今未曾婚配,正巧本王知道荆州都督应国公武士彟府上次女,贤良淑德容止美,本王愿为媒人,促成这段姻缘如何?” 提及自己的长子李德謇,李靖也是有些无奈,按照常理双十年华的男子,早就应该娶妻生子了,然而李德謇却醉心于匠作之事,这不免让李靖有些着急,听闻楚墨风愿意说媒,李靖满意地点了点头,“成,既然如此老夫就忍痛割爱,将那些书赠予殿下。” 赠?你老小子方才可是说的换啊,这小爷将条件开出来了,你现在又说赠,黑啊,真黑啊,谁说这老家伙一身正气的,这黑起来可是能跟小爷相提并论了,心中腹诽不已,脸上却还是面带微笑地接过了李靖递来的书籍,只见为首一本名为《大唐卫公李靖兵法》,往后一看还有《李卫公望江南》、《六军镜》、《玉帐经》、《兵家心书》、《兵铃新书》、《李卫公问对》,这些都是李靖戎马一生所做,望着这些书籍,楚墨风站起身恭敬地对着李靖施了一礼说到:“卫国公,这一拜是本王代表大唐将士们谢谢您的。”话音一落楚墨风再度施了一礼,“这一拜是本王谢谢您的。”起身之后习惯性再拜之时,只见李靖抬手说到:“停停停,三拜是拜死人的,老夫可是还活蹦乱跳的,殿下只要记住方才答应老夫的就好。” 楚墨风闻言嘿嘿一笑,正待开口说话之际,只听门外传来一声大喝,“报~~~,启禀李将军、贤王殿下,修罗铁骑与凉州府兵双方发生争执,现凉州府兵被修罗铁骑缴了兵器,押赴大营外等待殿下和将军处置。” 话音一落李靖和楚墨风二人不免面面相觑,搀扶着李靖来到大营外,只见三百名凉州府兵被捆绑着跪在地上,身后则是三千修罗铁骑,手中横刀紧握,正怒不可遏地望着这些人。 眼见李靖和楚墨风二人联袂而出,一名修罗铁骑快步上前,对着二人施了一礼,随后恭敬地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听完此人的叙述之后,楚墨风一脸平静地望着面前的凉州府兵,而李靖则是气得浑身发抖,“孽畜,竟然敢肆意屠杀平民,殊不知我大唐此番虽然是正义之战,但是尔等如此行事,吐谷浑日后定会以为我大唐残暴不已,届时如若继任者因此而记恨大唐,转而依附西突厥,到那时边境岂不是又要陷入战火之中?” 正在说话间只见大营外飞马驶来一骑,还未抵近就听此人喊到:“大总管、殿下,刀下留人啊。”此人正是且末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只见李大亮策马来到二人面前,翻身下马跪下说到:“大总管、殿下,不知末将麾下士卒所犯何事,竟然被捆绑至此?” “李大亮,你自己去问问你的人做什么?”李靖本就已经气得发抖,眼见李大亮似要求情,当即指着对方忿忿地说到:“你的人劫掠也就算了,竟然屠杀平民百姓,你难道想将吐谷浑逼到大唐的对立面去吗?” “这,这.....”接连几个‘这’,李大亮瞬间也有些迷茫,不就是出去劫掠吗?怎么转眼的功夫就跟修罗铁骑对上了?要知道人家身后站着的那位,就连自己这个州府都督都惹不起,听闻京城那些敢扎刺的,尽数在这位面前吃了瘪,况且此人在练兵方面的造诣,一直是被自己做推崇的,想到这李大亮笑着对楚墨风施了一礼说到:“殿下,此事莫不成是个误会?” 谁知楚墨风却缓缓地说到:“李都督从本王手中学了练兵之法,这可是练了一支好兵啊,什么时候将你手下的兵带到西突厥境内练一番,看看那些看不清本王当年一战的人,究竟有多厉害?如若不是本王的人发信号快了一步,估计现在本王就得去给手下收尸了。” 一番没头没脑的话,听得李大亮一阵云里雾里,无奈之下李大亮转身将地上一名府兵一脚踹到在地,而后忿忿地说到:“说,究竟怎么回事?” 眼见主帅发怒,那名府兵一股脑地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李大亮是越听越气愤,妈的这修罗骑你们惹一惹出了事老子还好求情,你李泽个蠢货,难道不知道当年龍城军的主帅就是贤王吗?况且碛口一战在朝廷现在就是个禁忌,你小子真是活腻歪了,老子都不敢提,你可倒好,连嘲带讽一番,让老子怎么给你收场?况且你打劫就打劫吧,杀人做什么?不知道那位爷当年的五杀令吗? 想归想骂归骂,自己的人还是得保住,想到这李大亮几步来到李泽面前,揪住对方的衣领接连抽了十几个大嘴巴,而后似乎有些不解气地将对方往地上一掷,抬起脚猛踹了一通,随后气喘吁吁地对着楚墨风说到:“殿下,大亮替您教训这些不懂事的崽子了,您若是气消了,还请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大亮感念您的大恩大德,日后定当效犬马之劳。” 一言不发缓缓地走上前去,只听楚墨风轻声说到:“其实碛口一事不是不能提,而是不想提罢了,你的兵,本王也懒得杀了,每人五十军棍不过分吧?至于这位......”抬手指了指地上哀嚎的李泽,楚墨风冷笑一声说到:“原本应该杀人偿命,但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断他一臂再打一百军棍不过分吧?” 听闻不杀人只是挨军棍,李大亮不免长舒了一口气,至于李泽,早就想收拾他一番的李大亮,眼中露出了一丝快意的神色,正待开口说话之际,只见楚墨风摆了摆手说到:“你先别急,本王还有话说,你的人下去劫掠,本王可以不阻拦,但是,如若再让本王知道有人屠杀百姓,你莫要以为本王麾下的修罗铁骑是吃素的,另外此番你部所得,取出五成交由大总管处,不过分吧?” 李大亮闻言赶忙点了点头,别说五成,就是上交九成李大亮也没有意见,毕竟这位可是真正能上达天听左右圣意的主儿,这位一句话,有时候比枕头风都管用,况且人家麾下那支不良人,可是专门查处冤假错案的,自己隶属于陇西李氏丹阳一房,自己这一房干净,可不代表武阳房、姑臧房、敦煌房也都是如此,如若其余支房有人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届时诛九族时自己这一房可是也会被算在内的,想到这李大亮只得答应了楚墨风的要求。随后大军班师回朝之前,听闻李靖仅仅收了五成就有大约百万贯钱,然而令楚墨风没有想到的是,李靖回京之后将这些钱的一部分截留用于酬谢当地党项族人,剩余的尽数交给了国库,这也给日后埋下了一个隐患。 此时听闻楚墨风这么一说,李玥当即不再言语,而楚墨风此时却笑着说到:“其实本王那一成半的收入,也尽数得拿出来分发给那些死难将士的家眷的,本王自己可是一枚五铢钱也落不下的。” 听了这番话,众人不免露出一丝担忧的神色,见此情景楚墨风笑着说到:“怕什么?咱们府里库房存余富足,况且各项进账正常,莫担心。” 一席话说的众人纷纷放下心思,而另一桌上,楚凝晗和楚梦竺二人凑在一起,并不在意自己的父王在说什么, 而是叽叽喳喳地在讨论武功招式;另一边或许是因为都与皇室有些许关联,楚玄黓拉着楚不悔聊着皇宫里的事情;而楚玥彤则是抱着一本医学古籍正在翻看着,时不时地对照着古籍上的内容,伸手在楚凝晗和楚梦竺身上点来点去的。 而就在贤王府内其乐融融之际,皇城东宫承恩殿内,早早用过膳的太子李承乾,缓缓地走到了书桌前坐下,抄起桌子上摆放的《论语》,随意翻看了几页之后,李承乾将手中的书放下,托着腮望着窗外,此前父皇因太上皇之事久不上朝,代为处理政务的李承乾,第一次真正地接触到那些只在经史典籍中才会看见的东西,批阅、裁断,这些事自己一旦接手做得游刃有余,且朝中大臣也纷纷对自己赞誉有加,一时间李承乾不免有些飘飘然,谁知父皇因为朝中大臣再三催促,终于正式处理朝政,本以为父皇会命自己继续留在身边观摩,没曾想李世民的一句话,又将自己送回了东宫。 或许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竭罗,都对李承乾寄予厚望,只不过,有些事情却在悄无声息之中,背离了原来的轨道,想当初为了能够悉心培养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可谓是煞费苦心,从当初的太子太师李纲,到后来的贤王楚墨风,再到而今的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皆是有名望的肱股之臣。而且李世民也担心承乾“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于是对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等人说:“你们辅导太子,平常应该为他讲述百姓生活在民间的种种艰苦。……每当看到他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应该勇敢直谏,使他能有所获益。而李承乾亦十分好学,不仅令孔颖达撰《孝经章句》,还让颜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完稿后又郑重上表,唐太宗对此大加赞赏,将之珍藏进皇家的图书馆秘阁内,并赏赐颜师古古物二百段、良马一匹。 然而,李纲、楚墨风、于志宁和杜正伦四人,除了楚墨风之外,其余三人都是出了名的腐儒,天地君亲师,大道正统,这些儒家的思想始终在侵蚀着李承乾的思想,想当初每每楚墨风回京,李承乾都会借故莅临贤王府求教,而身为贤王府世子的楚玄黓,自幼接受的教育与李承乾截然不同,作为太子伴读,楚玄黓也给李承乾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而楚墨风给予李承乾的教育,过多的是在国家大义和民族大义层面上的,而且言语间楚墨风对于当下的儒学颇为不屑:何为士农工商,士为什么要排在第一位?农民不耕作,工匠不做工,商人不经营,国家的赋税哪里来?你指望那些喋喋不休满口之乎者也的士子劳作交税?你指望他们上阵杀敌保卫家国?他们看不起当兵的,认为当兵的低贱,认为农人低贱,认为工匠低贱,认为商人低贱,可就是这些低贱之人,默默地为大唐奉献着一切,有了他们才有了大唐的稳固。 彼时楚墨风也曾带李承乾前往各处兵营劳军,也带他走访东西两市,去过城南的平民区,也去过东市附近的皇室聚居区:何为了解民间疾苦,身为帝王,了解民间疾苦,是为了能够知悉,治下的百姓是否有所不满,治下的官员是否为官不正,如若想要民间没有疾苦,只有励精图治做到国力强盛,百姓富足,税收稳定,兵力强盛,边境安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有所作为的帝王,如若连自己的臣民都保护不了,那定然会像前隋那般土崩瓦解,不要听那些大臣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老百姓的一句抱怨,或许才是你治国好坏最真实的写照。 渐渐地楚墨风的一些思想深入了李承乾的心中,对于于志宁和杜正伦,李承乾表面上尊敬不已,其实内心却是十分鄙视,但是比起读《论语》,李承乾还是比较喜欢看《孟子》一书,因为孟子的很多思想,与楚墨风向自己传授的不谋而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