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东宫太子府内,李承乾有些慵懒地靠坐在一旁,对面一名身穿锦衣的女子,身旁不远处的风炉上,一尊精致的茶瓶在火焰的炙烤下不停地冒着热气,皙长的柔夷从面前的金丝楠木盒子中取出一块茶饼,轻轻地掰下一块放入茶臼中,而后抄起一旁的捣杵,缓缓地研磨着,“殿下近些日子有些懈怠,臣妾都看出来了,原本女子不应该干涉男子的事情,但是臣妾还是斗胆说一句,殿下心中之事,正如这烹茶一般,要徐徐图之,操之过急不免味道全无。” 眼见女子将研磨好的茶叶分别置入两盏茶碗中,李承乾有些气馁地说到:“爱妃之言本王也明白,但是有些事情本王实在是等不及了。”似乎是并未在意李承乾所说的话,女子缓缓地抄起茶瓶,在两盏茶碗中注入了滚烫的清水,眼见碗中的茶叶,经由沸水冲泡,在碗中翻滚着散发出一股清香,李承乾当即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准备去拿自己面前的茶碗,谁知由于心急,手指才触碰到茶碗便缩了回来,见此情景女子握住茶碗下的茶托,端到唇边轻轻地吹了吹,白皙的手指并没有因为水的温度而变红,将茶碗送到李承乾面前,女子笑着说到:“殿下您看,急于求成反而伤了自己,其实有时候不妨借助一下外力,这茶托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外力吗?” 听了女子的话,李承乾接过茶碗,缓缓地放在桌子上,口中不住地咀嚼着女子这番话,思索了许久,李承乾这才笑着说到:“爱妃所言实在是有理,待贤王叔回来,本王再邀请贤王叔过府长谈。” 这位被李承乾称之为爱妃的人,正是李承乾公元635年(贞观九年)正月甲申日,李承乾迎娶的太子妃,秘书丞苏亶的长女苏婉儿,当初皇宫发下的册苏亶女为皇太子妃诏上提及,此女门袭轩冕,家传义方,柔顺表质,幽闲成性,然而苏婉儿此人却是熟读百家书籍,心思细腻过人,李渊病逝之后,楚墨风曾经与此女长谈过一次,期间对于一些朝政问题,此女也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楚墨风欣慰不已,正如李世民身边有长孙竭罗一般,如若他日李承乾荣登大宝,有此女在身侧,不仅能保后宫无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李承乾的助力,故而此番李承乾因为李泰一事烦躁气馁,苏婉儿是看在眼里的,适逢今日李承乾提出想喝茶,苏婉儿便借着泡茶的机会,略微提点了对方一番。 这边李承乾经由苏婉儿提点解开了心结,那边莫梓瑶由于不放心长孙竭罗,唯恐其病情再度恶化,接连七日每日都进宫为长孙竭罗诊治,七日之后楚墨风风尘仆仆地返回了长安城,进城之后楚墨风先是回到了贤王府,简单地沐浴一番之后,楚墨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皇宫内。 立政殿外,眼见一众宫女侍从皆站在门外,楚墨风好奇的同时也有些气愤,纵然是皇后陛下病重,这些身为下人的,也不能集体站在门外不进去伺候,缓缓地走上前轻咳了一声,楚墨风冷冷地说到:“这是怎么了?一个个的一点规矩都没有了吗?莫不是皇后陛下的病好了,立政殿里不需要人伺候了?一个个站在外面是做什么?” 束手而立的众人听到后面有声音传来,赶忙转过身,发现是楚墨风在身后,众人齐齐地跪下施了一礼,而后一名小宫女轻声说到:“启禀贤王殿下,非是奴婢等人不进去伺候皇后陛下,而是侧王妃殿下正在为皇后陛下诊治,故而皇后陛下责令奴婢等人尽数在门外候着。” 听到这话,楚墨风这才缓缓地点了点头,而后示意众人起身,“去吧,去通传一声,就说本王前来探望皇后陛下。” 先前那名答话的小宫女见状,赶忙上前轻轻地叩了叩门,只听门内传来了莫梓瑶的声音,“怎么了?莫不是陛下来了?” 小宫女闻言瞥了楚墨风一眼,而后轻声说到:“启禀侧王妃殿下,贤王殿下前来探望皇后陛下,烦请侧王妃殿下询问一声,是否能够让贤王殿下进去?” 听闻楚墨风到来,还未等莫梓瑶开口询问,长孙竭罗强撑起身子点了点头,莫梓瑶见状当即喊到:“皇后陛下准许贤王殿下觐见。”话音一落,小宫女将房门缓缓地推开,楚墨风见状抬脚迈了进去。 眼见楚墨风到来,长孙竭罗对着莫梓瑶使了个眼色,对方会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起身向着门外走去。 楚墨风见状也不曾多问,待莫梓瑶走出立政殿之后,这才对着床榻上的长孙竭罗施了一礼说到:“皇嫂在上,臣弟来看您了。” “来了就好,自己支一张椅子坐吧,哀家有话对你说。”有些吃力地点了点头,长孙竭罗伸出手指了指大殿内的一角,楚墨风见状赶忙搬了一张胡椅坐在了一旁,见状长孙竭罗勉强地笑了笑说到:“哀家这身子是不成了,但是你和你二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日哀家对你说的这番话,你也可以当成是托孤了,你二哥这些年对于朝政之事也不怎么上心,你在他旁边多提点提点他,免得他走弯路。” “皇嫂有何事但请吩咐,臣弟定当竭尽所能。”本就知道长孙竭罗此番也已大限将至,故而楚墨风也没有说一些什么‘早日康复’之类的废话,李世民这后宫,如若不是凭借长孙竭罗常年坐镇,早就乱成一团了,此番如若长孙竭罗亡故,后宫之内无论是韦珪韦贵妃,或是徐惠徐贤妃,亦或是越王李贞的生母燕德妃,还是吴王李恪的生母杨妃,都不是能够镇住场子的人,想到这楚墨风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对方的请求。 “你小子,这么多年了,始终还是这个样子,也不枉当年你与你二哥相识一场。”眼见楚墨风应允,长孙竭罗笑了笑说到:“其实,哀家所托之事,用不着竭尽你所能,当年你二哥是如何坐上这个位子的,你比谁都清楚,想当初太上皇一手促成了三子相争的局面,而今咱们大唐国泰民安,哀家就想着啊,这‘玄武门之变’可不要再一次发生了,你二哥立乾儿为储君,哀家也极力地遏制长孙家崛起,好在你二哥将剩下的那些孩子尽数封王,全部送到封地去了,本来事情顺顺利利的就好,谁知你二哥却将青雀留在京城,或许是出于溺爱吧,哀家希望你能够多帮帮乾儿,直到他继承皇位就好,乾儿、泰儿两个孩子都是聪慧过人的,只不过泰儿的好胜心强一些,待哀家故去之后,你身为皇叔要多敲打他,让他尽心尽力地辅佐他大哥,兄弟之间开开心心的将这个大唐延续下去,哀家在九泉之下也能够瞑目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