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到这楚墨风微微一顿,李世民见状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你小子,这么多年只要说话一有停顿,准是要跟朕提要求,说吧,无论什么事情,朕都会应允的。” 听了李世民的话,楚墨风从怀中摸出一张纸片递给了对方,而后笑着说到:“提要求?臣弟如今还需要提什么要求吗?只不过是臣弟前些日子自焉耆回来,思索了许久之后,想着如若有一日臣弟不在了,至少也得寻一些有能力的将领给治儿留下,免得日后治儿继位朝中无大将可用,这上面都是臣弟这些年发现的,有的在军中不得志,有的在民间未出仕,二哥自己看看吧,有合适的就先寻个由头启用,这一战正好当做试金石了。” 望着名单上第一个人的资料,李世民不免皱了皱眉头,“这人都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了,依旧没有出仕,莫不是有什么隐情?” “薛礼,字仁贵,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此人因父亲早逝而家道中落,据臣弟的人打探得知,此人武艺超群,熟读兵书,可堪大用。”望着名单上的第一个人,楚墨风抽了抽鼻子笑着说到:“陛下此番不如将此人招至麾下,如若真如臣弟所言,待日后臣弟将麾下的六万修罗铁骑尽数交由此人,玄黓那孩子弃武从文,而朝中自三姐之后再无领兵女将,所以臣弟也想看看这个人是不是值得臣弟托付。”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随即抬起头对着门外喊到:“治儿,方才你皇叔的话都听见了吗?这件事交给你去处理,大军开拔在即,能不能为你日后招募一名悍将,就看你的本事了。” 门外的李治闻言先是一颤,而后赶忙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御书房门口,向着承恩殿方向跑去。过了些日子,正在家中准备筹划迁坟事宜的薛仁贵,收到了来自辽东道行军总管张士贵的一封书信,匆忙看完书信之后,薛仁贵辞别了发妻柳氏,背着行囊踏进了军营。 就在楚墨风与李世民在御书房把酒言欢之后,东征的前期工作已然准备的七七八八,而楚墨风则是回到了贤王府邸,望着正厅内的莺莺燕燕,楚墨风面色凝重地说到:“此番本王随陛下前去征讨高句丽,究竟这一仗会打多久,我也不知道,府邸之事就拜托各位了,待这一仗打完,本王决定自此解甲归田,忙碌了这么多年,也是时候回府来好生陪陪你们了。” 一番话说的好似生离死别一般,一时间王府正厅内抽泣声不断,十日之后在众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楚墨风缓缓地翻身上马,独自一人向着春明门方向驶去。 春明门城门校尉刘大庆,自贞观元年就在此任职,十七年如一日,这一日清晨春明门才开,刘大庆缓缓地从城楼上走下来,正待命人搬开据马,却看见自长安城内缓缓驶出一人,待刘大庆仔细一看,还未等此人近前,刘大庆早已恭敬地跪下喊到:“末将刘大庆见过贤王殿下。” 望着面前身形有些微微驼背的刘大庆,楚墨风眼中闪过了一丝暖意,依稀记得面前这人,原本也是一名风华正茂的年轻男子,时过境迁,原来老了的不仅仅是陛下和那些老兄弟,还有这些每日都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小人物,念及于此楚墨风轻声说到:“大庆啊,你也算是监门卫的老人了,待过些日子本王回来,跟你们将军说一声,本王作保引荐你做个候补监门卫将军,也算是本王犒赏你这些年的付出了。”说完从怀中摸出一个小布袋丢给了对方,“天冷了,给手下的弟兄们买双厚实的靴子,顺便买几壶热酒暖暖身子。” 手中握着那沉甸甸的小布袋,刘大庆闻言眼角一酸,有些哽咽地问到:“殿下此番这是......” “兵发高句丽。”淡淡地说了一句,楚墨风随即策马向着前方走去。 望着马上这位几十年如一日为大唐征战奔波的男子,堪堪起身的刘大庆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兵发高句丽’,内里又包含着多少的腥风血雨,想到这刘大庆不顾冬日地面冰冷,再度跪下地上,对着楚墨风的背影恭敬地行了一个稽首礼,而后高声喊到:“监门卫麾下春明门城门校尉刘大庆,恭祝贤王殿下旗开得胜平安归来。” 前方,无数的黑衣黑甲骑兵紧紧地跟随在楚墨风的身后,脚步坚定的向着前方走去。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庚子日(初二),就在楚墨风率修罗铁骑抵达辽河西岸的同时,经人举报后查证,沧州刺史席辩贪污受贿,不良人果断出击,将其擒获后带回长安,经由刑部、大理寺、不良人三司会审之后,证据确凿,遂上报李世民决断,李世民遂下旨判处席辩斩立决,并诏令朝集使前往刑场观看。 庚戌日(十二日),李世民亲自统率各路大军从洛阳出发东征,任命特进萧为洛阳皇宫的留守。 乙卯日(十七日),李世民下诏:“朕从定州发兵后,便由皇太子监国。” 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尉迟敬德上书言道:“陛下亲自征伐辽东,皇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两地内部空虚,恐怕会发生象杨玄感那样的变乱。而且高丽是个地处边陲的小国,不足以由皇上去辛苦操劳,希望陛下派一支部队征伐,指日可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