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终极之战 魂归故里-《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第(3/3)页

    而此时大军始终进攻无果,安市城就像是一个乌龟壳一般,任凭大唐军如何敲打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鉴于辽东一带早寒,草木干枯水结冰,士兵马匹都不宜久留,而且粮食快要用光了,癸未日(十八日),李世民敕令班师还朝。

    首先让辽东、盖牟二城的百姓举家渡过辽水,随即在安市城下显耀兵力而后凯旋,城中高句丽人都藏身不出。

    得知大唐军终于撤退,安市城的城主登上城楼答礼为唐军送行,李世民称赞他能够坚守城池,赐给城主绸段一百匹,用来鼓励他事奉高丽国王。

    为了防止高句丽人趁势前来袭扰,李世民留下四万大军殿后,而楚墨风则是命令薛仁贵率领修罗铁骑在殿后大军的侧翼掠阵,以防备对方绕背袭击。

    乙酉日(二十日),大唐军移师至辽东城。丙戌日(二十一月),本部尽数渡过辽水,谁知时值深秋,辽泽一带道路泥泞,车马难以通行,李世民遂命长孙无忌率领一万人割草填道,水深的地方用车做桥梁,而李世民则是亲自将薪木等拴在马鞍后帮助铺路。

    冬季,十月,丙申朔(初一),李世民本部到达蒲沟停下,为了加快行程遂督促填道铺路的各路军渡过渤错水,不料却赶上天降暴风雪,士兵们衣湿多被冻死,心中悲痛不已的李世民敕令在道上点上火堆,以供行进的士兵烤火取暖。

    马车缓缓地前行,李世民的车驾上,大唐皇帝李世民与贤王楚墨风并排而坐,望着车窗外时不时飘落的雪花,李世民不免叹了口气,此次征伐高句丽,先后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白岩、辽东、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加入唐朝户籍共七万人。新城、建安、驻骅三次较大的战役,杀死高丽兵四万多人,唐朝将士死近二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七八。对于一生征战无往不利的李世民来说,这样的战果是十分不满意的,念及于此李世民亲自为楚墨风斟了一杯茶水,而后忿忿地说到:“朕觉得这一次有些仓促了,如若魏征在的话,不会让我此番出兵的!”

    听了李世民的话,楚墨风紧了紧身上的袍子,瞥了李世民一眼,缓缓地抄起茶杯凑到唇边,轻轻地抿了一口,而后低声说到:“虽然臣弟不喜欢魏征此人,但是对于外族的政策,此人还是颇有见解的,只不过陛下不是罢除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娶公主一事,并毁坍所撰碑石么?”

    念及于此李世民赶忙唤来侍从,命人乘驿马昼夜兼程到京城,用猪和羊祭祀魏征,重新竖立贞观十七年曾毁坏的石碑,征召他妻子儿女到李世民所在行宫,额李世民则是亲自前来慰问赏赐。

    丙午日(十一日),大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回到营州。才抵达营州的时候,李世民便下诏命人将在辽东阵亡的士兵的尸骨一并汇集在柳城东南,遂敕令有关部门摆设牛羊猪祭祀,李世民亲自写文祭奠亡灵,并亲临灵堂痛哭,十分悲哀。

    阵亡士兵的父母们听说此事后,纷纷感慨到:“我们的儿子死了,皇上亲自为他们哭灵,死还有什么遗憾!”

    柳城东南祭奠处,望着遍地只留下姓名的袍泽,薛仁贵一脸悲愤地站在原地,一场大战死伤无数,这对于初入军中的薛仁贵来说也是一种震撼,身后六万修罗铁骑面无表情地策马而立,眼见薛仁贵前来祭奠,李世民来到对方面前,面色凝重地对薛仁贵说到:“朕手下的各位将领都已经老了,考虑能得到骁勇善战的后起之秀为统兵将领,没有人能赶得上你了,朕对于得到辽东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了你。既然贤王将自己的衣钵交予你,那么朕也希望你能够秉承他的志向,此生以中原百姓的安危为己任。”

    望着遍地袍泽的尸体,以及那些哭泣不已的家眷,薛仁贵一言不发地跪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俗话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看高句丽上表臣服,再看薛延陀再度生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