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常年下来此人为大唐王朝的建立,也算是立下了不少战功。行酒令到李君羡时,李君羡有些羞涩地报出自己的乳名唤做五娘子。 没曾想一个堂堂的男儿竟然叫了那么个乳名,一时间引得哄堂大笑。殊不知席间唯独李世民暗自记下了这件事。 李君羡是武安县人,被封为武莲县公,且又驻守玄武门乳名五娘子。这众多的"武"加在李君羡一身,和先前史官的占卜以及民间的谣言联系到一起,最终让李世民开始越来越讨厌李君羡,觉得他就是史官占卜结果中的将来要夺他李家社稷者。 此事一出楚墨风遂秘密召见李淳风,耳语一番之后后者胸有成竹地离开了贤王府。 历经一番手段之后,李世民寻了个由头斩了李君羡,然而考虑到斩草务必除根,李世民再度将李淳风寻来,面色疑惑地问到:“《秘史》所云,信有之乎?” 得知李君羡做了那个替罪羊,李淳风当即缓缓地说到:“臣观星象,据臣推测,代唐之后,已经陛下宫中,三十年后,当代李自立。李姓子孙,可能要受大难了。” 这本就是一招欲擒故纵,按照楚墨风当初的分析,如若你上来就告诉李世民这件事过去了,或许按照李世民此刻的心态,没准还以为你李淳风是与灭唐之人同流合污呢。果然,李世民听了李淳风话后,神色大恐地说到:“朕杀尽所有疑似者,如何?” 李淳风见状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到:“天之所命,王者不死,陛下强施杀戮,只能搭进一些无辜者!而三十年后,其人已老,或许多了几份慈悲心怀,为祸或浅。如陛下幸能杀之,老天再生一更加怨毒之人,届时李姓子孙,无遗类也!”李世民闻言思索了许久之后只能叹息作罢。 至此,一场大索天下的危机就此化解,事后楚墨风通过王德秘密会见武曌,一见面武曌先是对着楚墨风郑重其事地跪下行了一个稽首礼,而后才缓缓起身笑着说到:“此事此番还要多谢贤王殿下从中斡旋,否则一旦被陛下纠缠不放,势必会牵连到我武氏一族,奴家在此替武氏一族上下谢过殿下的大恩大德。” 楚墨风闻言轻轻地摆了摆手,“这件事你不必谢本王,如若不是太史令李淳风能言善辩,估计也成不了事,而且此番却是委屈了李君羡。” “殿下请放心,他日如若李君羡的后人前来为其平反,此事奴家定然竭尽全力。”还未等楚墨风话说完,武曌当即拍着胸口做了保证,毕竟此番自己能够得以平安无事,说到底还是李君羡用他自己的命换来的,于情于理自己日后都要照拂对方的后人。 听到对方的保证,结合一些印证,楚墨风这才缓缓地点了点头,缓缓地起身向着门口走去,将要打开房门的瞬间,只听武曌在身后轻声说到:“殿下为何始终看不上奴家的蒲柳之姿?当年在荆州如此,而今始终如此。” 只见楚墨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房间,空气中只留下了一句令人费解的话语,“因为你是武曌。”随即身影消失在大门外,门外树枝上的鸣蝉此刻落寞地鸣叫起来,一阵阵地令人有些烦躁...... 过了些时日,李世民命李淳风和袁天罡推演大唐的国运,二人领命躲进一间密室内开始推演,由于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精通阴阳八卦奇门术数,道术高深,并具有洞察未来的“天眼神通”。加之李淳风夜观天象,结合“武周代唐”之言,于是一时兴起,开始预言推算;李淳风以术数易卦推衍,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唐朝以后两千年的历史,将楚墨风之前的嘱托忘得一干二净,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李淳风这才想起了此前楚墨风的那番嘱托,取过袁天罡记载的自己推演的结果仔细一看,心中大吃一惊,正琢磨着事后该如何向楚墨风交待,只见袁天罡将所有推演的结果整理成一本册子,而后在封面恭敬地写下了三个大字。 悉心地装订好之后,望着手中的册子,袁天罡心有余悸地说到:“李兄,此番既然推演至此,我等过后还是照实说与殿下就是了,想必殿下也只是因为担心我等才有此嘱托的。” 李淳风闻言无奈地点了点头,事已至此只能这般解决了,随即二人将推演结果呈交给了李世民,并将此事汇报给了楚墨风,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贤王府邸内,楚墨风望着窗外的景象,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俗话说新旧交替之际必有异动,且看不良人再度外出查案,再看楚墨风参观继任大典,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