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平抑粮价 二-《扬帆大明》
第(2/3)页
胡应嘉冷笑着,压根没注意到长随难看的表情,听着他说完,这才苦着脸插话道:“大人,这次根本拦不住,您说的办法小的已经试过了,汝宁府的知府大人说,这次的一名粮商和京城徐阁老有亲戚关系,而他正是这几名粮商的领头人。”
胡应嘉一愣,一张脸立刻变成了惨绿色,徐阁老也参与进来了?想想倒也觉得这事正常,毕竟单靠那点俸禄想要养活一大家子都难,官员们捞点外快也是应该。尤其是徐阁老这样上了年纪的人,手中权柄用一天少一天,要是再不抓点紧,等着告老还乡了,只能过些清苦日子,想想就让人觉得心寒。
不过心寒归心寒,现在胡应嘉恨徐阶是恨的牙根痒痒,你赚银子咱不管,可你也不能不让别人赚银子啊!不过胳膊扭不过大腿,更遑论对方还是巨无霸一般的徐阁老,现在胡应嘉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了。
“唉,说,他们手头到底有多少粮食?”胡应嘉万般无奈的问道,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联合几大粮商提前把这批粮食吃下了,一定要把粮价哄抬到一两二分银!
“大人,八十万石出头了。”长随欲哭无泪,正因为这么一大笔数目,他才觉得害怕,只要一开市,粮价顷刻间就能压下来。
“什么,怎么可能这么多?”胡应嘉大惊失色,自古浙商就是眼光独到,早在河南发生大水的时候他们就意识到了其中商机,前段日子自己和河南几大粮商联手吃下的那近百万石粮食就是多数出自浙商,按理说几乎快把浙江在民间流通的粮食刮干净了,怎么会一眨眼又冒出八十万石呢?
“大人,小的也不知道啊,估计是浙商看着河南粮市利润大硬挤出来的,这八十万石粮食一进河南,他们浙江的民间存粮怕是空了。”长随无可奈何的说道,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谁让河南的粮价高的吓人呢。
“八十万石,八十万石……”胡应嘉嘀咕着,心中却是愁得要是,自己手中只剩下不到八万两存银,几大粮商怕是手头也没余钱了,又该去哪里搞剩余的这么多银子呢?
“借!”胡应嘉恶狠狠的说道,天下间最有钱的不是这些个商人们,而是那些乡下土财主们,几代人积攒,那可是绝绝对对的积少成多,这么点银子他们应该能拿的出来。
说借就借,河南粮价涨到这个份上,早已把手中粮食全买给粮商的地主们后悔不已,不然这次大发一笔的可就是自己了。这时候几大粮商在胡应嘉的撺掇下开了金口,高额利息向他们借贷,哪里还有二话,这次涨价一结束,这些个大粮商们怕是要发的撑死了。
当然这么好的机会胡应嘉不会让给别人,凭着在各地监察御史中的人脉,立刻成了河南最大的集资人,屁股上一口气挂了二十多万两的巨额债务,利滚利,等着还钱的时候最少也有三十万两了!
等着他们这边一齐活,浙商们的粮食也运送到了开封,沿途并未开张,就等着胡应嘉等大客户上门呢,还真是万幸。
事情太大,胡应嘉抛开公事亲自跑到了开封府坐镇指挥,只是身份所限隐与幕后并未现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