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是因为她没听懂,而是因为她听懂了,听懂之后,她对于徐清的担忧瞬间明悟和理解。 “说实话,我现在一想到到时候九国同播的消息在国内传开之后,我就感觉到一阵头大。”徐清见两人都懂了,又忍不住挠了挠头,刚刚捋顺的头毛,再次变成了鸡窝。 “清哥,你担心的也不是没道理,想想也猜得到,届时国内的互联网片平台肯定会有大量的人跳出来对你和咱们公司大肆夸赞。 搞不好民族之光,文化输出第一人的名头就要贴在你头上了。这不是什么好事。”袁葫葫叹了口气说道。 这确实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徐清真的被戴上了这两个高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是可以预见的。 首先就是大众对于徐清这个人以及徐清的作品会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标准,国内的舆论向来如此。 徐清从事的行业是文艺领域,他生产的是文艺产品。 文无第一,一个文艺产品有人喜欢就会有人不喜欢。 这和很多高科技产业是完全不同的,高科技的科技含量摆在那里,牛逼就是牛逼,厉害就是厉害。 可就算是牛逼的科技产品都经不住被人挑刺,徐清这种文艺产品哪里禁得住那种标准的审视。 尤其是《来自星星的你》还是个偶像剧,更是禁不起那种标准下的审视。 如果在韩国或者其他别的什么国家被挑了毛病还有的解释,比方说什么文化不同巴拉巴拉的,大家也都能认可和理解。 可要是在华国被大肆的挑毛病,那就真的让人难受了。 到时候一定会出现“就这,就这就是民族之光,国剧对外输的代表了?” 以及“我们国家那么多文化,偏偏需要输出个外星人和明星谈恋爱?”的论调。 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这种喜欢挑刺的人,到哪都不受待见,届时一定会有理智的群体在网上站出来帮忙分析。 也会有说话比较冲动的人出来喷这些挑刺的人,当然,更会有人跳出来给这些挑刺的人扣帽子。 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上理智群体的发言一向不受关注,因为理智的言论听起来不刺激。 任何能扩大影响力的矛盾话题,全都是极端的话题。 那最后大家能记住的一定是类似于“你不喜欢徐清的作品不支持他,就是不爱国,就是立场有问题,就是要毁了文化输出”的说辞。 说这种话的人是绝对有的,除了一些狂热的粉丝,或许还有心智不成熟的年轻群体以及一些别有用心的群体。 紧接着支持徐清的行为,就从喜不喜欢的问题变成了立场问题了。 那这种行为导向的结果就会变成“道德绑架”。 这可太要命了,别看道德绑架是针对观众的,可这也是对于徐清和星堂的绑架。 因为这种结果之下徐清可能收获一批死忠粉,但这样的死忠粉对于徐清来讲没有任何意义,他不需要这样的死忠粉。 从他出道到现在他秉承的从来就不是粉丝经济,他一直是靠着输出优秀的作品来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的。 这要是最后玩成了粉丝经济,哪怕这个粉丝群体很大,对他来讲都是开倒车的行为。 于是乎,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 那就是喜欢徐清作品的人会被贴上类似于“徐斯林”的标签。 不喜欢徐清的人可以肆意给喜欢徐清的人扣帽子。 因为最开始就是喜欢和支持徐清的人给这些不喜欢的人扣帽子在先。 慢慢的,没有人再关注徐清的作品到底好不好,大家只会泾渭分明的互相谩骂。 那个时候,徐清的名声就别想有现在这么好了。 而且,随着徐清出海计划的持续实施,他的影响力越大,受到的打击和针对就会越大。 这个针对和打击可不一定是娱乐行业的竞争者,或许还有些拼命封锁华国影响力的国家会上场。 那国内的这种言论势必也会传播到国外去,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 到时候,徐清是在国内的名声变坏,在国外又会被针对性的打击,腹背受敌,这要是在外面被打击徐清还不怕,了不起斗呗。 可要是家里不断的有人背刺自己,那真是难受了。 所以,自己不能在国内留下多少被人背刺的借口和理由。 因此,徐清越想越头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