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商业布局(五)-《宇宙军火商》


    第(2/3)页

    见九离神情郁郁,杨芸问:“这又是叹什么气呢?”

    九离道:“担心呗……好了,不说了,让天宁去通知御膳房,今天用心做两个菜,咱们也庆祝一下!”

    “算了,还是我自己动手吧。他们那帮温火厨,再用心能做出什么好菜来?”

    “哟,这可是你自己要去的,我可没让!”

    “可别跟我妖里妖气的,回头有你好受的!”

    外人只当她们是主仆,杨芸平日里也极是恭敬的,哪里知道她二人私下里去是极好的,无话不谈的朋友呢?

    气车还没有正式开卖,就预售出去了好几千台。中京城的人有的是钱,若非供货量严重不足,少也得卖出上万台去。从中京再到整个帝国七十二道,仔细想想,这市场得有多大?

    所以,凤九渊是赚得欢,合作的商家赚得就欢了。商人们可从来不知道,钱原来这么好赚,光是坐在家里,人家就送着钱上门来求你把东西卖给他!

    为了刺激市场,凤九渊又把凤凰社闲置的生产线全都拿了出来,生产气车,力争满足整个凤凰界所有大城市的需要!

    可不要小看了理藩院的生产线。它们遍布整个凤凰界,总共有将近十亿的工人、工匠、技师和官员为它们服务,另还有数不清的傀儡机械人,要不然怎么能够满足庞大的武备出口需要呢?要知道每年光是霹雳就要出售数万亿枚,没有庞大的生产线,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一旦理藩院的生产线动作了起来,市场的缺口在短时间内就被补上,天量的资金迅速通过理藩院流回国库。到十一月底,尽管长期财政危机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从短期上来看,已经不至于给国家造成恶劣的影响了!

    也就是说,凤九渊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初步稳住了恶化中的财政危机。了不起之处还是在于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战略上的商业布局,为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有了这些方面的成果,凤台在帝国中枢里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由它发出来的政令俨然就是没有写在黄绫之上的圣旨,具有非同一般的效力,谁要是敢怠慢它,违抗它,便会遭到整个官僚集团的惩罚——这并不是说官员们在凤九渊的疯狂下变得没有理智了,他们从来就不曾失去过理智,他们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对自己有利,什么是有害的,支持并非缘于疯狂,而是为了能长久保有自己的特权和利益。

    就在这当口,凤九渊又命令户部制定的商业法案和税率,不求加征,只求加规范和严谨。

    棋走到这一步,终于有人看出来了:他的苦心经营并非为了抢夺百姓和商人的财富,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完善帝国的商业体系,让它不在成为统治阶级所惧怕的利益集团,而是为帝国制造财富的特殊阶层。所以,户部在制定的商业法案时,极尽限制和压抑之能事,而凤九渊也只当作不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人和民间力量加入到了他引导的这场商业大潮里来,凤九渊开始逐步抽身,由主导者、控制者变成推动者和管理者,由直接研发和制造产品投放市场到出售成果,或是以成果参股合作的方式谋取利益。

    凤凰界的民间有的是财富,几千年来的税负政策让他们过足了安逸的日,再加上朝廷对商业的发展限制极严,以至于他们虽有财富,也能创造富,却没有地方消费财富。这股热情被凤九渊点燃之后,很多人像疯了一般投身其中,制造和撰写着各种各样的财富神话!

    而对凤九渊而言,如果没有九天与神盘的融合,这样疯狂的事他多只是想像而矣。初的打算中,他不过是想借着自己在武备开发上的神奇天赋,开发出小巧、低成本、高性价比的武备,从而完成凤凰界的重崛起。比如轰天雷,比如幽灵法阵,就是他想法的实证。

    但现在不必了,因为他拥有了全的九天,一个堪比神一般的存在,他完全可以利用另一种方式完成凤凰界的涅槃重生。

    凤九渊不缺人力,也不缺技术,缺的是革的思维。

    七十二个道,六百七十三亿的总人口。按九天统计出来的结果,除去理藩院不计,在过去的一千年里,凤凰界的年均GdP高曾达到过两百万兆左右(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凤凰界所使用的‘兆’是他们自行制定的进制单位,每兆约等于一千万。而星海合众国的每兆等于一万亿,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的!试想一下,星海工业庞大的时候,其资产总值也不过万兆,而中宇宙世界这种几乎没有现代工业的地方,地广人稀,区区一凤凰界的武备年均销售量怎么可能比整个星海合众国的经济总量都多呢?前面‘轰天雷(一)’的章节里我说到过,当时没具体解释数量进制,到今天在算这笔账的时候想了起来,如果不说清楚,大家又得误会:凤凰界每年收入那么多钱,总共不过几百亿人口,是怎么花的,花到哪去了?事实上,年均一百一十万兆的收入总共也就相当十一万亿金凤币,平均到六百七十三亿的人头上,不过每人一百七十个金凤币都不到,多么?所以,一点也不多!),约二十万亿金凤币,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有将三百个金凤币,由此可以看出,凤凰界本身的经济活力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