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又吟诗了~-《华娱那年十八》


    第(2/3)页

    霍健起道:“等过审后,国内的几个奖项肯定是要参评的,国外的像霓虹、欧洲和美洲那些电影节,我也准备各寄一份。”

    陆恒笑道:“反正就是广撒网是吧。”

    “能捞一个捞一个,只要能得一个奖,电影局的奖金就不少了,而且还可以卖拷贝。”

    陆恒本来准备问问海外发行,现在见他要参评也没没开口,等到时候拿奖了再说。现在问的话,说高了太离谱,说低了到时候他们嘴上不说,心里也得嫉恨。

    陆恒倒不担心拿奖了他们奇货可居不让自己弄了,这么多年的华夏电影,能得奖的也有一些,但能卖出天价拷贝的,也只有一部《霸王别姬》……早就砸得认清现实了:能卖,但只是小赚。

    正说着呢,霍健起接到电话,是厂办打来的:

    “老霍,电影已经审核通过了,你抽时间去办一下手续。”

    霍健起顿时高兴起来:“太好了。”

    挂断电话后,他转向陆恒打量一番,拍了拍陆恒肩膀:“不错,你小子是个福星,你一来就过审了。”

    “那你不得给我涨点片酬?”陆恒呵呵笑道。

    “滚丫的,你一投资人找我要片酬,女干商看到你都得下跪!”

    说完他就跑了:“我去办手续了,你记得把门给我锁好。”

    陆恒哭笑不得。

    下午去录了节目,陆恒依然唱那首《龙的传人》。

    前世他看到庞龙的采访,说他以后都不愿意再唱《两只蝴蝶》了,快唱吐了。

    连龙的传人现在唱多了陆恒都有点腻歪,可想而知当年的神曲,他一年下来得唱多少遍。

    好歹《两只蝴蝶》还稍微有点格调,杨臣刚的大米……那是真腻歪,陆恒当年多听几遍都听不下去了,而他还得一遍遍的唱,虽说唱一次有一次的钱,但顶多是痛并快乐着。

    出了央视的门,陈郝已经在外面等着,穿着陆恒给她买的连衣裙,俏生生的站在路灯下,纤细的小腿下面是那双高跟凉鞋,让身材更高挑窈窕。

    一瞬间,陆恒想起杨坤那首《路灯下的小姑娘》,虽然歌词没那么贴切,但其中一些当年感觉有点污的内涵,却让陆恒不得不多想一点。

    走过去牵着她的手:“先去吃饭。”

    “然后呢?”陈郝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