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根本不想听那些陈腔滥调的牢骚,那有什么用呢,抱怨几句指责几句就能给他换来钱吗? 如果骂他一句能得一斤米,一文钱,弘安帝会下令全国百姓每天必须骂他一百句,朝臣必须从早骂到晚。 可,换不来啊。 后悔、指责,吹捧、肯定,同样什么都换不来。 曾经他想名扬青史,如今他只想摆脱困局。 骂他不会让他难受,夸他也不能让他高兴,只是别人不知道而已。 他不想要什么才子,也不想要什么锦绣文章,奉行实用的弘安帝此刻想要的是能帮他,帮太子,帮皇孙治理大岐的人。 而满殿的考生,只有颜君齐一个人在这样答题。 范孝悄悄看了一眼弘安帝。 是呀,开弓没有回头箭,打都打完了,现在讨论对不对该不该有什么用,要讨论就讨论些实际的! 不管颜君齐有没有这个本事,至少他有这个眼界,有这个意识。 从他策论和例证里,他们看到了成果,看到了希望。 他的大岐,不是那些酸腐之臣口中那样病入膏肓,在这个年轻人眼里,遍地的废墟下还充满希望。 身为弘安帝的左膀右臂,范孝可太了解他了。 他多年的好友,从小就任性妄为的陛下,果然弯腰将还没写完的卷子取走了。 颜君齐连忙挪开笔,以免将卷面弄脏。 弘安帝将他的卷子仔细看了一遍,开始考教。 “你说农桑为本,辅以商贸,因地势地利,以有余补不足,论以利银收税金?” 颜君齐一怔,这不是他会试答的卷子吗? “回陛下,是臣所言。” “那便详细说说。” 颜君齐:“……” 其他正在奋笔疾书战争的考生们:“……???” 这啥? 陛下问的这问题和殿试考题相关吗?相关吗?相关吗? 颜君齐飞快地组织思路,一个月前的会试题目和答卷,他还记得清清楚楚。 他低声道:“民以食为天,民乃国之根本,农桑为民之根本……” 弘安帝:“你大点声。” 颜君齐:“……是。” 他不得不提高了声音,边想边答,只当旁若无人。 其他的考生可遭了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