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而此时阁楼上,一群莺莺燕燕聚在一块儿,围坐成半圈,各个翘首以盼盯着拾阶而上的少女。 “看那伙人一身戎装,多半都是武人出身,都知你让他们吟诗作赋、书帖作画,怕是难为了人家呢?” 一个穿翠绿衣裳,容貌俏丽、体态婀娜的女郎娇媚笑着开口。 听得此话,周围的小娘们纷纷低下头,抿唇偷笑。 “我还不是为了你们,文人们哪怕是入了风月场,但多少也还会顾忌几分名声,可武人们三两杯黄汤下肚,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届时,他要你们舍身,你们舍还是不舍? 若是不舍,不又要平生些事端?” 说话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她身穿一袭浅蓝色织锦对襟长袍,肤白胜雪,柳叶弯眉,樱桃般的小嘴儿嫣红水润,乌黑的眸光灵动异常,却偏生有种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的美态,尤其那张俏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令人忍不住想靠近一探其深浅。 听到这话,众小娘顿时噤声,虽说她们入平康坊为歌舞伎固然有贪慕荣华的一面,但绝大部分女子还是希冀在赚取一定的訾财后,嫁于良人。 没人想着惹祸上身。 于是便有小娘顺着她的意思说道:“都知说的是,这些武夫粗鄙惯了,哪会懂得怜香惜玉?咱们姐妹,还是莫要招惹他们得好。” 原来先前说话那小娘子,便是颜令宾。 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可她的话语,有胆大的小娘子哼唧一声:“文人武人有何区别,人家既入得平康坊,咱们就该一视同仁才是。 无论如何,他们呈上来的诗作,总该给个评判才是……” “也是,若无缘由,便将人家拒之门外,似乎有些过了,也太失礼数。” 颜令宾闻言,轻轻颔首。 出身梨园的她,久在禁中,对达官显贵并不十分热衷,反而是更喜与文人雅士诗文酬唱,品诗清谈。 对武人么,倒也说不上厌恶,只是听多了文人们那套“武夫祸国”的论调,下意识的不想与他们有过多纠葛。 然而若仅仅因此就坏了规矩将人家拒之门外,未免太过小家子气且日后必受诟病,她是断不会轻易如此做的。 想到这里,她抬眼望了一眼阁楼下石街上几个武人,见那几人仍旧目不斜视、安静地站在那儿,目光微闪。 心道,这伙人倒不似寻常武人,有副好心性。 念及此,她温声吩咐道:“待会儿回话时,给人家留几分余地。” 说完之后,她便起身离座,准备下阁楼客厅操持晚上的文酒之会,只是她方一起身,便听见有小娘尖叫出声,旋即,数双纤纤玉手齐刷刷地抬了起来,争相朝那女侍捧来的纸张抓了过去。 “有什么好争抢的,我箱笼中佳作多的是,随便挑。” 颜令宾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当是几个小娘在嬉戏玩闹,嗔笑一声。 第(2/3)页